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已故曹姓官员父亲的悼词,用平实温暖的语言赞颂了老人淡泊名利、逍遥自在的一生。
前四句勾勒出老人的人生轮廓:他一生不被功名利禄束缚,活到九十多岁高龄。虽然儿子做官让他获得"七品"封号(古代官员家属的荣誉头衔),但他自己始终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在山水间自得其乐。
五六句用"乾坤"(天地)、"风月"(自然美景)这些意象,展现老人超脱世俗的境界——他早已看淡人间浮华,只沉醉于自然风光。这种生活态度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隐逸情怀一脉相承。
最后两句转到现实场景:诗人遥望埋葬老人的三茆山(今江苏句容茅山),吟诵着楚地悼亡的曲调,因为看到曹编修(老人的儿子)悲痛的样子,自己也忍不住落泪。这里既有对逝者的追思,也包含着对生者的同情。
全诗最动人的是塑造了一个"现代人向往的退休生活"典范:不争不抢、活得通透、与自然为伴。诗人通过"荣华富贵不如逍遥自在"的对比,传递出超越时代的人生智慧。结尾的父子情深,又让这种超脱多了人情味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