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意境的诗词《忆秦娥》。让我们逐句分析,深入理解其精髓和魅力。
首句“问问,问了翻添闷”,这里直接展现了主人公心中的疑惑和困扰。“问”可能是对过去的追问,也可能是对未来的期盼,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得到的回应只会增加自己的烦恼和困扰,这种情绪让人难以摆脱。
接下来,“车軞,催送车香一缕尘”,描绘了车辆行驶的场景。“车軞”是车轮的声音,“车香”可能是指车轮碾过留下的味道或是代表过去的美好回忆。“一缕尘”则形象地描绘了时间流逝的痕迹,仿佛车轮向前,带走了过去的美好,只留下淡淡的痕迹。
“枇杷花下重门掩”,这里“枇杷花”可能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也可能是特定场景的描绘。“重门掩”则可能代表着内心的封闭,或者是对某种情感的抑制。整个句子可能是在描述一个静谧而充满回忆的场景,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情感。
“怅望天涯远”,表达了主人公对于远方的渴望和无奈。这里的“天涯”可能指的是遥远的未来,也可能是远方的亲人或朋友。“怅望”则充分展现了主人公的失落和无奈情绪。
最后一句“凝思,梦见应过相见时”,展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凝思”表达了一种专注的思考,“梦见应过相见时”则可能是在期待未来的重逢或者某种美好的愿望。
总体来说,这首《忆秦娥》充满了情感和意境,通过车轮、枇杷花、重门、天涯等元素,展现了主人公对于过去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哀愁和期待。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