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夜坐二首 其二

岁晚山深过客稀,一灯清坐夜同谁。
滴阶寒响雪消后,通火活红灰陷时。
敛目旧游真可数,盖棺前事尚难知。
古今不隔诸缘净,画出岩中道者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山中冬夜独坐的场景,传递出孤寂、超脱的意境。

开头两句写寒冬深夜的山中几乎没有访客,诗人独自与一盏青灯相伴。这里用"一灯清坐"的简单画面,立刻让人感受到孤独寂静的氛围。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细节展开描写:雪融化后的滴水声、炉火将熄时通红的炭灰,这些细微的声音和光影变化,反衬出夜的静谧。诗人闭眼回忆过往,发现值得铭记的旧事寥寥无几,而人生终点时会发生什么更是难以预料。这里透露出对人生的淡然和豁达。

最后两句是思想的升华:诗人认为古往今来的真理其实相通,当心灵摆脱世俗牵绊时,就能像岩洞中的修道者一样,写出超然物外的诗篇。这里的"诸缘净"指放下各种世俗牵挂,"道者"则象征超脱的精神境界。

全诗以冬夜独坐为切入点,由外而内地展现了从孤独静观到心灵超脱的过程。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观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诗中"滴水声"、"炉火光"这些日常细节的描写,与"古今不隔"的哲思形成巧妙呼应,让读者在具体意象中体会抽象的人生哲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