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乡村山景图,读起来像跟着诗人一起坐车春游。
开头两句写的是出城后的旅途:离城十里后,小路开始变得弯弯曲曲("路盘纡"),诗人坐着轻便的小车("小舆"),缓缓穿过平坦山岗间的幽静小路。这里没有喧嚣,只有远离城市的宁静感。
后两句点出目的地鹅湖山:诗人认出了山下的熟悉道路,在一片绿松环绕的山岩边,隐约可见被树木环抱的僧院("僧庐")。"拥"字用得特别生动,仿佛那些松树像温柔的手臂一样,轻轻护着那座安静的寺庙。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闲适的田园意境。没有华丽的修辞,但弯弯的山路、青翠的松树、若隐若现的寺庙组合在一起,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小车颠簸的节奏,闻到松针的清香,听到远处隐约的钟声。这种平淡中见悠远的写法,正是古代山水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