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月下梅花
平生爱梅颇成癖,踏雪行穿一双屐。
六花散漫飞满空,千里万里同一色。
冲寒不畏朔风吹,乘兴来此江之湄。
繁花满树梅欲放,仿佛罗浮曾见时。
南枝横斜北枝好,北枝看过南枝老。
中有一枝致奇绝,万蕊千葩弄天巧。
老夫见此喜欲颠,载酒大酌梅花仙。
仙人怪我来何晚,一别已是三千年。
醉来仰面卧深雪,梦扶飞琼上天阙。
酒醒起视夜何其,饥乌啼残半江月。
六花散漫飞满空,千里万里同一色。
冲寒不畏朔风吹,乘兴来此江之湄。
繁花满树梅欲放,仿佛罗浮曾见时。
南枝横斜北枝好,北枝看过南枝老。
中有一枝致奇绝,万蕊千葩弄天巧。
老夫见此喜欲颠,载酒大酌梅花仙。
仙人怪我来何晚,一别已是三千年。
醉来仰面卧深雪,梦扶飞琼上天阙。
酒醒起视夜何其,饥乌啼残半江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痴迷梅花的老人在雪夜寻梅的奇幻经历,充满浪漫色彩和人生感悟。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寻梅之乐(前八句)
老人自述是个梅花痴,大雪天也要穿着木鞋出门赏梅。他冒着寒风来到江边,看到满树梅花即将绽放,就像当年在罗浮山见过的美景一样。这里用"六花"(雪花)和"千里万里同一色"的雪景,反衬出梅花的独特魅力。
2. 赏梅之醉(中间八句)
老人特别描写了一枝造型奇特的梅花,花瓣层层叠叠像在炫耀天然的精致。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带着酒要和梅花仙子共饮。这里用拟人手法,说梅花仙子埋怨他三千年没来探望,把普通的赏梅变成了神仙聚会。
3. 梦醒时分(最后四句)
老人醉倒在雪地里,梦见自己扶着仙女飞上天宫。酒醒后发现已是深夜,只听见乌鸦啼叫,看见残月映江。这个结尾很妙,从奇幻的梦境跌回清冷的现实,留下余韵。
诗歌亮点:
- 把爱梅的痴迷写得生动有趣,比如"喜欲颠"的夸张表情
- 现实与幻想交织,从踏雪寻梅到遇见花仙,充满想象力
- 用对比手法:热闹的赏花派对 vs 酒醒后的冷清江月
- "饥乌啼残半江月"的结尾画面感极强,余味悠长
这首诗告诉我们: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老人对梅花的热爱让他不畏严寒,甚至产生了与花仙对话的幻觉。最后梦醒时分的描写又提醒我们:再美好的事物也有谢幕时刻,要学会珍惜当下。
王冕
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