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哀悼一位名叫胡公的杰出人物的挽词。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段(前四句)用生动的比喻赞美胡公的才能:
- 他既是妙笔生花的文章高手("润色文章手")
- 又是处理政务的能臣("论材政事科")
- 像女娲补天的神石一样挽救时局("补天娲后石")
- 像鲁阳公挥戈退日那样力挽狂澜("却日鲁侯戈")
第二段(五六句)表达遗憾:
- 百姓正期待他大展宏图("已郁苍生望")
- 却突然传来他去世的噩耗("那闻挽者歌")
第三段(末两句)抒发哀思:
- 这样德才兼备的伟人再也见不到了("堂堂无复有")
- 只能寂寞地长眠在山脚下("寂寞閟山阿")
全诗通过神话典故与现实感慨的结合,既展现了逝者的非凡才能,又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惋惜之情。最打动人的是"补天""却日"这两个比喻,把一位挽救国家危难的栋梁之臣形象刻画得既崇高又生动。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