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活中常见的"盐"作比喻,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不见的东西不等于不存在。
第一句"水中盐味舌头眼"很巧妙——盐溶在水里看不见,但舌头能尝到咸味,眼睛能看到盐水结晶后的白色颗粒。作者用身体感官告诉我们:判断事物不能光靠眼睛。
第二句直接点明主题:不能因为某种东西没有具体形状,就武断地说它不存在。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它。
后两句用了个有趣的典故:秦溪(可能指产盐地)的溪水看起来普通,但经过煮制就能得到盐("赤须胡"可能指盐结晶的形态)。这就像生活中很多重要的事物,表面平凡却蕴含珍贵价值。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它用煮盐这个日常劳动,讲出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就像我们现在知道水由氢氧原子构成,虽然肉眼看不见这些微粒,但它们真实存在。诗人提醒我们:对待生活要保持开放心态,承认那些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事物价值。
释慧空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