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咏史十四首 其十三》,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来传达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解析:
1. “赵氏有家法,不戮士大夫。”
这句诗提到赵氏家族有家法,不会随意杀戮士大夫。可以理解为作者在赞扬赵氏家族对待士大夫的态度上比较公正,不会滥用权力进行迫害。
2. “秦济两宗王,恨骨犹号呼。”
这里提到秦朝救助了两位宗室的王,但他们的怨恨仍然很深,仿佛在呼喊。这可能反映了秦朝在处理宗室问题上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3. “亲亲既如此,朝野将何如。”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亲近的人都能如此对待,那么整个朝廷和民间又会是怎样的情景的关切和疑问。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担忧。
4. “飞愚社稷臣,东澈周孔徒。”
这里提到一些臣子可能比较愚蠢,但他们仍然是国家的忠臣。他们追求的是东方的明亮(东澈),以及周公孔子等古代圣贤的教诲。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和智慧的追求。
5. “一朝恣砧斧,不啻厖与猪。”
这两句诗描绘了残酷的场景,一旦这些臣子遭到迫害,他们的遭遇将惨不忍睹,如同被屠杀的牲口一般。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权力滥用的强烈批评和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
6. “宋人善粉饰,此语良不诬。”
最后两句诗批评宋朝的人善于粉饰太平,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作者可能认为宋朝的人在面对问题和矛盾时,更倾向于用美好的言辞来掩盖真相,而不是直面问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传达了作者对于权力滥用、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忠诚和智慧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和对粉饰现实的批评。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