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居社僧过宿 其二

以余常依止,于尔可当归。
选石安茶灶,借栏挂衲衣。
看经閒月上,施食野禽稀。
不必扃前户,从无人款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与僧人同住的宁静生活,展现了淡泊自在的心境。

诗中"以余常依止,于尔可当归"是说:因为我长期在这里居住,对你来说这里可以当作归宿。开门见山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真诚接纳。

中间四句用具体的生活场景展现隐居之乐:挑选合适的石头安置茶炉,借用栏杆晾晒僧衣。在月光下悠闲地读经书,给野外禽鸟喂食(但鸟儿来得不多)。这些细节生动刻画了简朴自然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不必扃前户,从无人款扉"最有意境:根本不需要锁门,因为从来不会有人来敲门。这句话看似平淡,却道出了隐居生活的与世隔绝和内心的彻底放松,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安然自得。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远离喧嚣的生活图景。诗人通过日常小事,展现了对清净生活的满足,以及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这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正是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