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古代官员的自述,表达了他对家族传统和为官之道的思考。
第一句"不才惟侍高门庆"是谦虚的说法,意思是"我虽然没什么才能,但很庆幸能服务于显赫的家族"。这里的"高门"既指权贵之门,也暗指自己的家族。
第二句"奕世皆为外计臣"说明他家世代都担任"外计"这个官职。"外计"是宋代地方财政官员,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财政厅长。这句话带着家族传承的自豪感。
后两句最有意思:"乡老相逢频教我,尽忠思孝报君亲"。意思是每次遇见家乡长辈,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我要"尽忠报国、孝顺父母"。这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典型的价值追求——忠孝两全。
整首诗语言朴实,但包含三层深意: 1. 对家族官宦传统的自豪 2. 对现任官职的责任感 3. 对忠孝道德准则的坚守
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通过"乡老教诲"这个生活化场景,把做官的大道理说得亲切自然。这种将家国情怀融入日常对话的写法,让严肃的为官之道显得有人情味。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