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南岳冯处士二首

白石溪边自结庐,风泉满院称幽居。鸟啼深树劚灵药,
花落闲窗看道书。烟岚晚过鹿裘湿,水月夜明山舍虚。
支颐冷笑缘名出,终日王门强曳裾。
寂寥深木闭烟霞,洞里相知有几家。笑看潭鱼吹水沫,
醉嗔溪鹿吃蕉花。穿厨历历泉声细,绕屋悠悠树影斜。
夜静著灰封釜灶,自添文武养丹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南岳的处士(有德才但不愿做官的人)悠闲自在的山居生活,展现了道家隐逸生活的理想状态。

第一首:
1. 开头描写处士在溪边搭建茅屋,院子里充满清风和泉水声,突出"幽居"的宁静氛围。
2.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日常生活:在鸟鸣声中采药,看落花时读道经,傍晚雾气打湿鹿皮衣,月夜山居更显空灵。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超脱尘世的意境。
3. 结尾处士嘲笑那些为名利奔波的人,讽刺他们整天在权贵门前卑躬屈膝,反衬自己隐居的高洁。

第二首:
1. 开头写深林幽静、云霞缭绕,带出"洞中知己"的稀少,暗示隐士的孤独与清高。
2. 中间描写与自然为伴的乐趣:笑看鱼儿吐泡泡,醉后嗔怪小鹿偷吃芭蕉花,厨边泉水叮咚,屋外树影婆娑。这些细节充满生活情趣。
3. 结尾处士夜间安静地封炉炼丹,用文武火候精心炼制丹药,展现道家修炼的日常。

全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和平实的语言,成功塑造了一位超然物外、怡然自得的隐士形象。诗人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将山居生活的闲适美好与世俗名利的庸俗形成强烈反差,表达了对道家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采药"、"看道书"、"炼丹"等元素都体现了典型道家隐士的生活特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