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环绕荷花池的大堤,展现了自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的景致。
前两句"大堤绕芙渠,平铺三百步"直接勾勒出画面:一条宽阔平坦的大堤环绕着荷花池,绵延三百步之远。这里用"平铺"形容大堤的平坦开阔,给人一种舒展大气的视觉感受。
后两句"谁云水中花,不甃陆行路"是诗人的巧妙构思。意思是:谁说水中的荷花(水中花)就不能与陆地上的道路(陆行路)相伴呢?"甃"原指砖砌的路面,这里引申为修筑道路。诗人通过反问句式,打破了人们对荷花只能生长在水中的固有印象,突出了这条大堤的特殊之处——它让行人能在陆地上近距离欣赏水中的荷花。
全诗最精彩之处在于打破了"水中花"与"陆行路"的界限,创造出一种人可近距离赏荷的独特景观。通过这种新颖的视角,诗人展现了人工建筑与自然美景的和谐统一,让读者感受到漫步荷堤的惬意与诗意。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