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自述 其一 (癸酉(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三十岁))

重桂堂前桂荫连,孰经趋对溯髫年。
此身赖得之无识,累世犹赢清白传。
讵料箕裘湮手泽(未冠而孤遗书散失。),况经乡里扰烽烟。
频年骨肉流离际,怅望家山泪潜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三十岁时回顾自己前半生的感慨之作,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家族兴衰与个人成长的辛酸历程。

前两句通过"桂荫连"的温馨画面,带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作者想起小时候在重桂堂前玩耍的情景,那时的家族还显赫兴旺。三四句用"之无识"(指幼年懵懂)与"清白传"形成对比,既庆幸幼年不懂事没经历家族衰落的痛苦,又为家族传承的清白名声而自豪。

转折出现在五六句:没想到父亲早逝("未冠而孤"指未成年就失去父亲),家传典籍散失殆尽,再加上战乱("乡里扰烽烟")的摧残,家族迅速没落。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这些年亲人离散、回望故乡时忍不住落泪的凄凉心境。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的沧桑感。作者用"桂荫"象征家族曾经的繁荣,用"烽烟"代表无情的现实,在三十岁这个本该意气风发的年纪,却已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家族剧变。这种个人命运与时代动荡的交织,让诗歌既有私人化的情感,又折射出晚清社会的动荡图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