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仙山行
赤星落色汉祚微,端门日日边风吹。
咸阳秋色压宫树,金人夜泣铜驼悲。
先生袖疏探虎窟,汉鼎犹堪支一足。
九重烟雾似海深,门外何人知恸哭。
贼莽白日升高台,玉玺堕地声如雷。
周公揖让孺子戏,绛袍将军何日来。
尘飞沧海风掷瓦,白鹤身轻快如马。
一声铁笛度闽关,山月溪风共潇洒。
龙争虎斗耳不闻,长啸袖拂松枝云。
夜铛白日煮秋雨,玉佩赤锦飘霞裙。
先生一去几千载,尚有当年遗迹在。
题诗绝壁寄先生,顿使林峦颜色改。
药炉寂莫秋草深,丹井水落莓苔侵。
至今火灰化为土,犹有丹光穿树林。
咸阳秋色压宫树,金人夜泣铜驼悲。
先生袖疏探虎窟,汉鼎犹堪支一足。
九重烟雾似海深,门外何人知恸哭。
贼莽白日升高台,玉玺堕地声如雷。
周公揖让孺子戏,绛袍将军何日来。
尘飞沧海风掷瓦,白鹤身轻快如马。
一声铁笛度闽关,山月溪风共潇洒。
龙争虎斗耳不闻,长啸袖拂松枝云。
夜铛白日煮秋雨,玉佩赤锦飘霞裙。
先生一去几千载,尚有当年遗迹在。
题诗绝壁寄先生,顿使林峦颜色改。
药炉寂莫秋草深,丹井水落莓苔侵。
至今火灰化为土,犹有丹光穿树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乱世中的隐士形象,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的对比,展现了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开篇用"赤星坠落""汉朝衰微"等意象,营造出王朝末日的压抑氛围。王莽篡汉的典故暗示时代动荡,而"先生"(指梅福)却敢于在险境中力挽狂澜。"虎窟"比喻危险的朝堂,"汉鼎支足"象征他试图支撑将倾的王朝。
中间部分形成强烈对比:一边是王莽篡位的闹剧("白日升高台""玉玺坠地"),一边是隐士的超然("白鹤身轻""铁笛度关")。"绛袍将军"的期待与"龙争虎斗"的漠视,凸显了主人公对乱世的疏离。
后段通过炼丹遗迹的描写,将时空拉长到千年之后。寂寞的药炉、干涸的丹井,暗示修道者的痕迹终将湮灭,但"丹光穿林"的意象又象征着精神长存。最后诗人题诗绝壁的行为,让山林为之改色,完成了对隐士精神的致敬。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力量的交织:一方面是历史洪流中个人的无力感,另一方面是精神超越时空的永恒性。那些炼丹的器具虽然荒废,但穿越树林的丹光,就像隐士的精神之光,依然照亮后人。这种在废墟中见永恒的视角,让诗歌具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