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

江自西来万里强,横当一柱屹中央。
生犀不敢燃温峤,古锁谁能引李阳。
楼势鳌浮趋海近,山根剑削倚天长。
老僧见惯风波恶,钟鼓闲宵礼法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位于今江苏镇江)的雄伟气势和悠久历史,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

首联用长江的浩荡来衬托金山的巍峨。长江从西奔腾而来,气势磅礴,而金山像一根擎天柱稳稳立在江心,挡住汹涌的江水。这里用"横当一柱"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金山那种不可撼动的力量。

颔联用了两个历史典故。"生犀不敢燃温峤"说的是东晋名将温峤曾在牛渚矶点燃犀角照水怪,但面对金山这样的神山,连温峤也不敢造次;"古锁谁能引李阳"讲的是晋代李阳曾在金山留下铁锁镇水,如今锁已古老,再无人能像李阳那样驾驭它。这两个典故暗示金山的神秘和威严。

颈联继续用夸张的比喻:金山寺的楼阁像巨鳌浮在水面,似乎要游向大海;山体像被宝剑削过一样陡峭,直插云霄。这些想象让静止的山水有了动感和生命力。

尾联笔锋一转,写寺中老僧早已看惯江上的惊涛骇浪,在夜晚平静地敲钟诵经。这个画面与前文的壮阔景象形成对比,暗示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金山始终保持着超然的姿态。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是大全景展现江山的壮丽,接着特写历史典故,再用奇幻的比喻渲染山势,最后定格在寺庙的宁静夜景。通过这种多角度的描写,诗人让我们感受到金山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化圣地。

严遂成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