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老友重逢的喜悦和离别的无奈,充满生活气息和真挚情感。
前四句像在唠家常:诗人说"我以前住在山东,你从下游过来看我"。两人在客栈匆匆相聚又分别,连酒都没喝完就要分开,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都舍不得。这里用"未言愁"三个字特别妙——明明很难过,却故作轻松,成年人的友情往往就是这样含蓄。
中间两句画面感超强:诗人回忆当年一起在城西寺庙避暑躲雨,在高大的枣树林边的小楼上谈天说地。这些日常场景的描写,让人仿佛看见两个好友在夏日里乘凉聊天的惬意时光。
最后两句感情爆发:现在终于又能一起喝酒唱歌了,我们志趣相投,以后要常聚啊!"同调"二字点明他们不仅是酒友,更是灵魂契合的知己。从"无奈别"到"日相求"的情绪转变,能感受到诗人对这份友情的珍视。
全诗就像用手机随手拍下的生活片段:车站送别、夏日纳凉、KTV欢唱...但把这些普通场景组合起来,却让人感受到友情的温暖。诗人没有用华丽辞藻,就像和老朋友微信聊天一样自然,反而更打动人心。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