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旦日出游

季春已一日,寒气独袭人。
斋中偷小暇,陌上追馀春。
金华古精庐,几劫化微尘。
入门何所见,修竹出墙邻。
迤北过崇明,殿阁何嶙峋。
山房闲不启,俗客来辄嗔。
徐归偃藤床,息我定力均。
残书了一卷,古意含酸辛。
山芽聊止渴,起瀹石泉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一次出游,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开头四句写时间背景:已经是暮春三月的第一天,但天气依然寒冷。诗人在书房偷得片刻闲暇,出门追寻春天最后的踪迹。这里"偷小暇"用得巧妙,暗示平日忙碌,难得清闲。

中间八句写游览见闻:诗人先来到金华古寺,看到岁月变迁的痕迹("几劫化微尘"),只见到竹子伸出墙外。往北走过崇明殿,看到巍峨的楼阁。山中的房舍紧闭,似乎不欢迎俗客打扰。这部分通过"古精庐""微尘""嶙峋"等词,营造出古朴沧桑的氛围。

最后六句写归来的闲适:诗人回到家中躺在藤床上休息,读一卷古书体会其中辛酸。用山芽泡泉水解渴,这个细节特别生动,展现了文人清雅的生活情趣。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通过一次简单的出游,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季春已一日")、对古迹的凭吊("几劫化微尘"),以及读书品茶的闲适之乐。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在忙碌中偷闲,在平凡中发现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