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孟容朝奉西归

三十始去家,四十初南迁。
五十复还朝,白发正纷然。
故人从西来,鞍马何联翩。
握手得一笑,喜我犹生全。
别离多忧患,梦觉非因缘。
惟馀归耕计,粗有山下田。
久糜太仓粟,空愧乡党贤。
老兄富治行,令德齐高年。
幸此民事清,未厌军垒偏。
父老携壶浆,稚子迎道边。
应有故相识,问我何当旋。
君恩闵衰病,归驾行将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中年官员的人生感慨和归乡愿望,语言朴实却充满真情实感。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看:

第一部分(开头到"喜我犹生全")是人生回顾。诗人说自己30岁离家做官,40岁被贬到南方,50岁才重回京城,头发都白了。老朋友从西边来看他,两人久别重逢特别开心,庆幸彼此都还活着。这里能看到古代官员漂泊不定的仕途生活。

第二部分("别离多忧患"到"空愧乡党贤")写内心矛盾。诗人说人生太多离别和烦恼,想通了很多事不能强求。现在只想回家种田,虽然有几亩薄田,但觉得自己白吃朝廷俸禄,愧对家乡父老。这里透露出中年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第三部分("老兄富治行"到最后)写送别朋友。诗人称赞朋友为官清廉、品德高尚,在当地很受百姓爱戴。想象朋友回乡时父老乡亲带着酒水、孩子路边迎接的热闹场景。最后说自己因为年老多病,也快被允许退休回乡了。这里既有对朋友的祝福,也流露出自己渴望落叶归根的心情。

整首诗就像两个中年好友的谈心,没有华丽辞藻,但字里行间都是真实的人生体验:年轻时追求功名,中年看透官场沉浮,晚年只求平安归乡。这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现代人来说也很有共鸣。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