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寒泉

徂徕山中有古柏,枝柯千尺连云碧。
鳞皴偃蹇龙蛇姿,孤直深为人爱惜。
庐山山头有鸣泉,鸣珠溅玉白漫漫。
青天一望在水下,浪花汹涌玻璃寒。
柏兮泉兮何清洁,嵓花涧草难同列。
眼前此景非人世,雅称中宵对明月。

现代解析

这首《古柏寒泉》描绘了两个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观,通过对比和联想,传递出高洁孤傲的精神境界。

前四句写徂徕山的古柏:这棵老柏树高大得仿佛能触摸云彩,树皮像龙鳞般粗糙盘曲,枝干如龙蛇扭动。它孤独挺立的姿态,让人不由自主产生敬爱之情。这里用"鳞皴""龙蛇"的比喻,赋予古柏神秘威严的生命力。

中间四句转写庐山鸣泉:山泉像撒落的珍珠、碎玉般奔涌,形成白茫茫的水雾。抬头看天,竟发现整片蓝天都倒映在泉水中,浪花翻涌时像打碎了的冰玻璃般透亮寒冷。这里用"鸣珠溅玉""玻璃寒"的比喻,突出泉水的清澈与灵动。

最后四句点明主旨:古柏和山泉都纯净得不染尘埃,连山花野草都配不上与它们为伍。这样超凡脱俗的景致,简直不像人间所有,最适合在明月当空的深夜静静欣赏。诗人用"非人世"的感叹,将自然景物升华成精神象征。

全诗最妙处在于: 1. 动静结合——古柏是凝固的苍劲,山泉是流动的清冽 2. 视觉通感——用"玻璃寒"让读者同时感受到泉水的透明与冰凉 3. 人格投射——借清洁孤高的自然景物,暗喻理想中不随流俗的品格

就像我们今天看到千年古树会肃然起敬,遇见清澈山泉会心生欢喜一样,诗人用现代人依然能共鸣的自然之美,传递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这种跨越时空的审美体验,正是古典诗词的永恒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