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阅雪关詶和诗辄效其体作十偈寄晚香上人 其五

业惑即迷即悟,慧根何浅何深。
倚杖虽伤佛面,投针便契师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是《偶阅雪关詶和诗辄效其体作十偈寄晚香上人 其五》,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某种人生境界的体悟和感悟。下面我会尽量用通俗的语言来解析这首诗。

首先,从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作者在浏览了关于雪的诗歌后,有所感悟,于是写下的一首诗。它是系列诗歌中的第五首,寄给了一个叫晚香上人的人。

具体来看这首诗的内容:

第一句“业惑即迷即悟”,这里的“业惑”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困扰或者迷惑的事情。“即迷即悟”意味着迷惘和领悟是同时发生的,你在困惑的时候也会有所领悟。

第二句“慧根何浅何深”,“慧根”指的是智慧的基础。这句话在问,智慧的基础是浅还是深呢?其实是在表达,智慧的高低并不是固定的,它可能深也可能浅,取决于个人的修炼和经历。

第三句“倚杖虽伤佛面”,“倚杖”指的是依靠某种力量或者支持。“虽伤佛面”则可能是在表达,虽然借助了某种力量,但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失去自我或者偏离真正的道路。

第四句“投针便契师心”,这里的“投针”可以理解为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契师心”则是说与师傅或者导师的想法相契合。这句话在表达,当你找到问题的关键并解决了它,你就会与师傅或者导师的心意相合。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关于人生修行和智慧的体悟。生活充满了困惑和迷惘,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去体验,我们总会找到智慧的源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警惕在追求智慧和解答的过程中,不要失去自我,要始终保持对真正道路的坚持。这首诗充满了哲理,让人在思考人生的时候有所启发。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