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艘楼船在峡谷中遭遇狂风时的惊险场景,充满了动态的画面感和紧张的情绪。
开头两句写船在逆流中几乎无法前进,两岸高山在暮色中显得阴森压抑,营造出一种被困住的焦虑感。突然一声雷响预示暴雨将至,对岸的草木被风吹得疯狂摇摆,这个转折瞬间打破了沉闷。
接着诗人用夸张手法描写狂风的力量:风从遥远的海天交界处袭来,威力大到仿佛能把峡谷吹裂。船上的人们紧急应对:有人拼命击鼓(可能是发信号或壮胆),有人敏捷地爬上极高的桅杆操作船帆。最有趣的是最后两句——当船帆终于挂好后,水手们反而悠闲地袖手旁观,看着狂风把水沫吹得像鹅毛般飞舞,这种从紧张到放松的转变,透露出战胜风浪后的从容趣味。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压抑的静景到暴风中的混乱,再到从容的收尾,既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狂暴,也展现了人类面对危险时的协作与智慧,最后还带着点苦中作乐的幽默感。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