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仁仲赏梅
万窍鸣饕风,千秋厄严雪。
花心独冲融,足以慰愁绝。
太和起孤根,枝上见明灭。
稍稍占芳辰,时时破苞结。
天葩忽晏粲,余卉尽骚屑。
培植幸逢贤主人,平台翠竹承清薰。
要看千树挂山月,肯把一枝萦鬓云。
轻风休吹落缤纷,待我诗成酬继君。
飞觞半酣未忍去,请情花气相氤氲。
须知魏夫人,元长姑射神。
咄哉赵飞燕,况乃杨太真。
但原华筵对晴昊,年年领袖百花春。
花心独冲融,足以慰愁绝。
太和起孤根,枝上见明灭。
稍稍占芳辰,时时破苞结。
天葩忽晏粲,余卉尽骚屑。
培植幸逢贤主人,平台翠竹承清薰。
要看千树挂山月,肯把一枝萦鬓云。
轻风休吹落缤纷,待我诗成酬继君。
飞觞半酣未忍去,请情花气相氤氲。
须知魏夫人,元长姑射神。
咄哉赵飞燕,况乃杨太真。
但原华筵对晴昊,年年领袖百花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梅花傲雪绽放的动人画面,同时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余卉尽骚屑")用对比手法突出梅花的顽强。诗人先描写严酷环境:狂风呼啸(万窍鸣饕风)、积雪千年不化,但梅花却能在逆境中"冲融"绽放。"冲融"这个词很妙,既形容花心舒展的样子,又暗含梅花从容应对困境的品格。当其他花草(余卉)都凋零时,唯有梅花(天葩)突然盛放,这种反差更显梅花的不凡。
第二部分("培植幸逢贤主人"到"请情花气相氤氲")转入赏梅场景。诗人感激培育梅花的贤主人,在翠竹环绕的平台赏梅。这里出现两个有趣的细节:诗人既想看到千树梅花映月的壮观景象,又舍不得折下一枝插在鬓边,这种矛盾心理生动展现了爱梅之情。后四句描写诗人与友人饮酒作诗的雅趣,微风中的梅香与诗情酒意交融,营造出令人沉醉的氛围。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通过历史典故升华主题。诗人用三位美女作比:魏夫人(道教仙女)、姑射神(《庄子》中的冰雪仙子)、赵飞燕(汉代美女)、杨贵妃,其实都是在说梅花兼具仙姿与丽质。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愿梅花年年领衔百花,在晴空下绽放。这既是对梅花的祝福,也暗含自己希望保持高洁品格的愿望。
全诗最动人的是梅花"在逆境中保持美丽"的意象。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风雪与梅花的对比、赏梅时的细腻感受、以及仙女比喻,让读者自然体会到:真正的美不在于环境顺逆,而在于内在的生命力。这种将哲理融入日常生活的写法,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