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

青山四时好,春至尤盛丽。
润泽散冲融,华滋出枯悴。
云根鳞甲动,风柯羽旄曳。
群芳间点染,一碧互经纬。
组绣列障陈,缋画崇屏倚。
嵬昂如帝尊,黼黻俨衣被。
我老得余暇,时来领胜事。
穿云度舟楫,披雾纵屐履。
涓泉幽响生,鸣鸟繁声脆。
天然成妙奏,人籁恶可拟。
息游返靖庐,纷华以静对。
独坐勘古书,冥观参物理。
光景犹驹驰,色象亦蝉蜕。
至人善观山,夫岂悦浮靡。
懿此静秀姿,万古挹清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林的生机盎然和宁静秀美,表达了作者沉浸自然、感悟人生的心境。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春日山景(前12句) 用生动的比喻描绘春山的鲜活景象:被雨水滋润的山林焕发生机,枯木发出新芽。云雾像游动的龙鳞,树枝像飘扬的旗幡。野花点缀在青翠山林间,整座山像精心编织的锦绣屏风,又像帝王华美的衣袍。这里用"组绣""缋画"等工艺比喻,突出春山的精致绚丽。

2. 游山体验(中间8句) 写作者亲自游山的感受:穿过云雾漫步山间,听泉水叮咚、鸟儿欢鸣,这些自然声响比人为音乐更美妙。游玩归来后,在安静的书斋里读书思考,感受时光飞逝、万物变迁。

3. 人生感悟(最后4句) 点明主旨:真正懂山的人爱的不是表面繁华,而是山中永恒的清雅气质。这里"至人"指有智慧的人,他们能从山水中领悟超越浮华的人生真谛。

艺术特色: - 善用比喻:把云雾比作龙鳞,树枝比作旗帜,使静态景物充满动感 - 对比手法:用"枯悴"反衬"华滋",突出春天的生命力 - 由景入情:从写景自然过渡到人生思考,毫无说教感

全诗通过细腻观察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更传达了返璞归真的人生智慧——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从永恒的自然中获取精神力量。这种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至今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