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鲁国夫人(信国公的妻子)而写的挽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对她一生品德的赞颂。
首联“讵有陈平解久贫,共看眉案久如宾”用典故开篇:陈平是西汉名相,早年家贫却志向高远,这里暗指鲁夫人虽出身平凡但品德高尚。“眉案”指夫妻相敬如宾的典故,赞美她和丈夫感情深厚、相守到老。
颔联“从夫荣荷西清橐,随祖恪共南涧苹”写她作为贤内助的品格:前半句说她不贪慕丈夫的官位荣耀(西清指宫廷),后半句用《诗经》中“采苹”典故,表现她像古代贤妇一样恪守本分。
颈联“玉树庭前双使节,金花天上九恩纶”用华丽比喻:将她的子孙比作庭院中的玉树(喻才俊),说他们像使者般光耀门楣;“金花”指朝廷诰命,说她多次受到皇家封赏。
尾联“绣衣彩服今非昔,忍见堂萱雪后春”转向哀伤:昔日华美的衣裳如今已成追忆,“堂萱”指母亲(古时以萱草代指母亲),用“雪后春”的意象既点明逝者离世的时间(冬春之交),又暗喻生命如冰雪消逝。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先铺陈鲁夫人生前的贤德与荣耀,最后落在物是人非的哀痛上。诗中善用典故却不显晦涩,像“眉案”“采苹”这些典故即使不知道具体出处,也能从上下文感受到对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的赞美。最动人的是结尾“雪后春”的意象,将死亡与新生并置,让哀思中透出对生命循环的感悟。
陈元晋
宋抚州崇仁人,原本蜀人,字明父。宁宗嘉定四年进士。授雩都尉,迁知福州、融州,累官邕管安抚使。嗜学好义,居官有政声。尝建渔墅书院。为文多愤世嫉俗之言,指陈当时利病极痛切。有《渔墅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