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别内兄伯雨

明经有未遇,四十已专城。
岂不荣名羡,终多怅别情。
山桥冰欲合,官舍雨常鸣。
赖有前庭竹,能如舅氏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写给即将离别的内兄(妻子的哥哥)伯雨的送别之作,字里行间既有对亲人远行的不舍,又暗含对兄长品格的赞美。

前四句直白地表达复杂心情:你的学问那么好却还没遇到好机遇,四十岁就做了地方官(专城)。虽然别人羡慕你的名声地位,但我更舍不得和你分开。这里用"未遇"暗示怀才不遇,用"荣名羡"与"怅别情"对比,突出真挚的亲情。

中间两句用景物烘托离愁:山间小桥的冰快要冻结(暗示离别在冬季),你住的官舍总是下雨声不断。这两个画面既写实又带象征——冰封的桥像要阻断联系,不停的雨声如同离别的叹息。

最后两句巧妙转折:好在官舍前院的竹子,能像舅舅你一样保持清正品格。这是全诗最精妙的比喻,用竹子"清高正直"的特性,既夸赞了伯雨为官清廉,又用"赖有"二字表示安慰——虽然人要分离,但竹子会代替亲人继续陪伴,同时象征着高尚品格永不改变。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亲人话家常般自然,把冬季送别的萧瑟、对亲人前途的关心、对其品德的敬佩,都融进了冰桥、雨声、青竹这些日常景物中,读来真挚动人。

李舜臣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