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唐元徵宫允游善权洞四首 其二

西峰拨云尽,万象划然殊。
地轴连离墨,仙宫秘蕊珠。
微明天有漏,大巧谷非愚。
为问探奇者,曾逢石髓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善权洞时的奇幻体验,充满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前两句写穿过云雾后突然看到的壮丽景象——拨开西峰云雾后,眼前景色瞬间变得截然不同。这里用"万象划然殊"生动表现了从朦胧到豁然开朗的视觉冲击。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洞中奇观:地下暗河连接着远处的离墨山("地轴"比喻地下通道),仙宫般的洞窟里藏着珍贵如蕊珠的钟乳石。"天有漏"形容洞顶透下的微光,而"谷非愚"则用拟人手法说这鬼斧神工的山谷一点也不笨拙,反而充满智慧。

最后两句转为哲理思考:作者问那些探险者是否遇到过"石髓"(传说中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其实是在隐喻人生追求——我们寻找的"奇珍异宝",或许就是眼前这些自然造化本身。整首诗通过游洞经历,表达了发现自然之美时的惊喜,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探寻。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