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陈石遗丈书

公昔长安居,尘土净如扫。
斜街草树香,夜色犹娟好。
邻曲夜夜来,谈诗忘达晓。
归来及乱馀,献典闭门草。
贱子负笈游,年来气枯槁。
偶读近代诗,奇瑰忽惊倒。
欣然动诗兴,含毫情转邈。
写质先生前,所采颇不少。
谓我于时贤,佳处饶探讨。
望我意为主,然后求词好。
细读才恍然,孤灯出幽眇。
抠衣欲往从,寒波隔闽岛。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收到前辈陈石遗的来信后,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并表达对诗歌创作的新感悟。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回忆往昔(前八句):
作者想起陈石遗以前住在北京时,家里环境清幽雅致。斜街的草木散发着清香,夜色也很美。邻居们每晚都来串门,大家谈诗论文常常聊到天亮。后来社会动荡,陈石遗回到家乡闭门著书。

2. 自我反思(中间八句):
作者说自己这些年外出求学,精神日渐消沉。偶然读到近代诗歌,被其中新奇瑰丽的风格震撼,重新燃起写诗的热情。他把作品寄给陈石遗请教,得到很多指点。陈石遗教导他写诗要先确立主旨,再追求文辞优美。

3. 感悟决心(最后六句):
作者仔细琢磨前辈的教导,就像在孤灯下突然看清了方向。他渴望当面请教,可惜隔着千山万水(福建与作者所在地相距遥远)。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草树香""娟好夜色"等清新意象,生动再现了文人雅集的美好场景
- "谈诗忘达晓"传神地表现出文人以诗会友的忘我境界
- 通过"气枯槁"到"忽惊倒"的转变,真实记录了创作灵感迸发的过程
- 最后"寒波隔闽岛"的遗憾,让读者感受到文人相重的真挚情谊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像在和老朋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既有对往事的温馨回忆,又有对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传统文人的精神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