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兄子观

读尽千秋绿字书,小贤那比大贤如。
北山蕙帐庸讥鹤,东海纶竿岂为鱼。
道散诸家宗复振,文兴八代统宁孤。
问奇予敢嗟迟暮,嬴得茅心日渐除(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一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长辈写给侄子的回信,通过读书、做人、治学三个层面传递人生智慧,语言朴实却饱含深意。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谈读书境界:"读遍古书"只是基础,真正的贤者更注重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这里暗含对侄子的勉励——不要满足于死读书,要追求更高境界。

中间四句用两个典故表达处世态度:北山鹤鸣的典故讽刺那些只会空谈批评的人,东海钓鱼的典故(姜太公钓鱼)说明做大事不为小利。作者借此告诉侄子:做人要有格局,别被闲言碎语干扰,要像姜太公那样胸怀大志。

后四句转向治学之道:虽然各家学说纷杂,但真理终将复兴;虽然文坛流派众多,但正道不会孤独。最后两句最动人——尽管自己年岁已大,但看到侄子勤学好问,就像茅草心(新生嫩芽)日渐成长,感到无比欣慰。

全诗没有说教味,像促膝谈心:用"小贤大贤"的比喻讲成长,用"钓鱼不为鱼"讲格局,用"茅草新生"表达对后辈的期许。这些比喻今天依然适用,比如职场中"不要计较眼前得失",学习中"不死记硬背而要融会贯通",都能在这首诗里找到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