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珠歌
采得元珠非货贝,灵山一道香烟快。
重城无漏步无声,五道霞光攒慧盖。
这灵灵,处处在,妙用虚空无内外。
无有皆空空亦空,法相果因俱染爱。
种种离,超三界,觉即如来顿明解。
寻文理义谩区区,说圣谈贤还捏怪。
不修完,无毁坏,境灭心忘观自在。
恒沙莹彻别尘埃,出入无疑为妙最。
狮子儿,祗园内,怒吼狐狸安敢对。
明月堂前玉蕊芳,氤氲结就金莲会。
黜惺惺,祛聪解,本来自有何须买。
山头浩浩涌灵泉,洗出虚空无證背。
遇重阳,明教诲,也无进兮也无退。
自从入妙认贫閒,便知灭了前来罪。
绝讨论,去知解,藏伏光辉如暗昧。
任他乌兔两奔忙,且这随缘寄皮袋。
重城无漏步无声,五道霞光攒慧盖。
这灵灵,处处在,妙用虚空无内外。
无有皆空空亦空,法相果因俱染爱。
种种离,超三界,觉即如来顿明解。
寻文理义谩区区,说圣谈贤还捏怪。
不修完,无毁坏,境灭心忘观自在。
恒沙莹彻别尘埃,出入无疑为妙最。
狮子儿,祗园内,怒吼狐狸安敢对。
明月堂前玉蕊芳,氤氲结就金莲会。
黜惺惺,祛聪解,本来自有何须买。
山头浩浩涌灵泉,洗出虚空无證背。
遇重阳,明教诲,也无进兮也无退。
自从入妙认贫閒,便知灭了前来罪。
绝讨论,去知解,藏伏光辉如暗昧。
任他乌兔两奔忙,且这随缘寄皮袋。
现代解析
这首《元珠歌》是一首充满禅意的修行诗,用通俗的比喻讲透了修心的智慧。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修行的核心是"空心"
诗中"元珠"象征佛性,但它不是金银财宝(非货贝),而是需要放下执念才能获得。作者用"洗出虚空"形容修心——像用灵泉冲洗杂念,让内心空明。最妙的是"无有皆空空亦空"这句,意思是连"空"的概念也要放下,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2. 修行在日常生活
诗人反对死读经书(寻文理义谩区区),讽刺那些空谈佛理的人(说圣谈贤还捏怪)。真正的修行是"境灭心忘观自在",像明月堂前自然绽放的花朵(玉蕊芳),在平凡中见本性。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的平常心。
3. 修行者的境界
后段用生动的比喻描写悟道状态:
- 像狮子震慑狐狸,比喻智慧能破虚妄
- "山头灵泉"象征源源不断的悟性
- "乌兔(日月)奔忙"喻指超脱时间束缚
- "随缘寄皮袋"是说把肉体当作临时住所,体现超然
全诗最颠覆的是结尾"认贫閒"——真正的富足是安于简朴。这种思想对现代人特别有启发:当我们停止追逐外物,反而能获得内心的丰盈。诗中"不修完,无毁坏"等矛盾修辞,正是要打破非黑即白的思维,传递"不刻意追求才是真修行"的智慧。
谭处端
(1123—1185)元道士。东牟人,字通正,初名玉,号长真子。博学,工草隶书。师王重阳,传袭其道,往来于洛川之上。有《水云前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