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寒(赴谪诗。正德丁卯年赴谪贵阳龙场驿作)

檐际重阴覆夜寒,石炉松火坐更残。
穷荒正讶乡书绝,险路仍愁归梦难。
仙侣春风怀越峤,钓船明月负严滩。
未因谪宦伤憔悴,客鬓还羞镜里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被贬到偏远山区时写的,字里行间透着孤独与坚韧。

前两句描绘了阴冷的夜晚场景:屋檐下重重阴影带来寒意,诗人守着石炉里的松木火堆熬夜到更深夜残。这里用"松火"这个细节,既写出了取暖的窘迫,又暗示着自己像松树一样坚韧的品质。

中间四句道出了双重困境:在荒凉之地惊讶于收不到家书,险峻山路连做梦回家都困难。他想起曾经在江南(越峤指浙江山区)与友人同游的春风,想起严子陵钓鱼的明月滩头,这些美好回忆与眼前处境形成强烈对比。

最后两句最见风骨:虽然被贬官,但诗人说不愿因此显得憔悴。可对着镜子时,还是为客居他乡的白发感到羞愧。这种矛盾心理特别真实——既想保持豁达,又难免对岁月流逝感到无奈,展现了知识分子的骨气与人性脆弱面的交织。

全诗妙在把困苦环境、思乡之情、仕途挫折都化入日常细节(炉火、书信、梦境、镜子),没有直接抱怨,却让读者更能体会那种含蓄而深沉的情感。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