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怀继元弟裕之韵四首 其三
少从白衫游,气与山峥嵘。
一念堕文字,肠腹期拄撑。
多机天所灾,室暗灯不荧。
拈书枕头睡,鼻息春雷鸣。
泰山与鸿毛,何者为重轻。
蹄泓与渤澥,谁能较亏盈。
如能平其心,一切当自平。
一念堕文字,肠腹期拄撑。
多机天所灾,室暗灯不荧。
拈书枕头睡,鼻息春雷鸣。
泰山与鸿毛,何者为重轻。
蹄泓与渤澥,谁能较亏盈。
如能平其心,一切当自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从年少轻狂到内心平静的成长历程,充满对人生的思考。
开头四句回忆少年时穿着白衣(象征纯洁)与朋友游玩的时光,那时的自己意气风发,像高山一样傲然挺立。后来沉迷读书写作,想靠学问撑起人生抱负,却感到精神上的"消化不良"。
中间六句用生动比喻说人生困境:心思太重反而招来烦恼,就像昏暗房间里微弱的灯光;虽然捧着书却昏昏欲睡,鼾声如雷(用夸张手法表现困倦)。这里提出两个深刻问题:泰山和羽毛哪个更重?小水洼和大海谁更满?其实是在说世俗的价值判断未必准确。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只要调整好心态("平其心"),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像把摇晃的水盆放平,水面自然平静。诗人用生活化的比喻告诉我们:与其纠结外在得失,不如修炼内心的平和。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人生感悟写得具体可感,比如用"鼻息春雷鸣"形容熟睡,用"肠腹期拄撑"比喻求知若渴,既幽默又深刻。最后揭示的"心态决定一切"的道理,至今仍能引发共鸣。
赵元
定襄人,字宜之,一名宜禄,号愚轩居士。幼举童子科。后调巩西簿,以眼病去官。有诗名。南渡后,往来洛西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