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暮春时节与友人相聚时的感慨,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逢君今日又春残,对我高歌来日难"是说:今天和你相遇时春天又快过去了,你对我高歌一曲,感叹未来的日子不好过。这里用"春残"暗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
中间四句写的是现实处境:"一字懒掺鹦鹉赋"是说懒得写那些像鹦鹉学舌一样的应酬文章;"十年空载沐猴冠"用戴着帽子的猴子比喻自己徒有虚名,十年官场白混了;"愁来斗酒且为乐"是借酒消愁;"泪到穷途未可乾"则说走到绝路时眼泪都流干了。
最后两句"寂寞双田烟水里,何人道有子陵竿"是亮点:在烟雾朦胧的水田边如此寂寞,有谁知道这里住着像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这样的高人呢?表达了想要归隐的心愿。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知识分子的普遍困境:在官场中虚度光阴,想保持清高又不得不应付世俗,最后只能向往隐居生活。诗中"沐猴冠""子陵竿"这些典故都用得很自然,即使不知道出处也能读懂。作者把苦闷、无奈到最终超脱的心路历程写得很有层次,让读者能感同身受。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