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自由和淡泊名利的向往。
前两句写的是隐士的住所:在城郊用茅草盖了间简陋的屋子,靠着江边种了柳树当围墙。这里用简单的"草盖堂"、"树为墙"勾勒出远离尘嚣的自然生活。
中间四句是生活场景:在船上睡觉被春雨声唤醒,在楼上写诗直到夕阳西下。这些画面展现了隐士日常的悠闲自在。"南纪壮游"说的是曾经壮年时的远游经历,"北扉遗草"暗指过去在朝廷任职的往事,但现在都成了回忆。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在太平盛世,总有人选择隐姓埋名。诗人提到东汉隐士严子陵(本姓庄),其实是在说自己像严子陵一样,选择了隐居生活。这里用"清时"(太平时代)和"逃名"(逃避名声)形成有趣对比,暗示在好时代隐居反而更显品格。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描绘隐居生活的美好,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看淡功名、回归自然的人生态度。最妙的是结尾用严子陵的典故,既点明自己姓氏(庄),又巧妙地把自己的隐居比作古代贤士的选择,显得既谦虚又自豪。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