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八首 其六

萧瑟长城几度秋,吴歌尚怨白符鸠。
丹书未睹山如砺,朱钺俄惊骨作丘。
鼎食鼎烹徒尔尔,功人功狗两悠悠。
檀公脱帻休惆怅,当日淮阴亦冕旒。

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古讽今,通过历史典故揭示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无常。

首联用长城萧瑟的景象起兴,暗示历史沧桑。"吴歌怨白符鸠"暗指民间对统治者暴政的怨恨,就像古代吴地百姓用歌声控诉暴君一样。

颔联用强烈对比:统治者梦想用丹书铁券(类似免死金牌)永保富贵,但转眼间象征权力的朱钺旁就堆满白骨。这两句生动展现了权力更迭的血腥。

颈联更辛辣:那些享受鼎食(高级待遇)的人终会遭鼎烹(酷刑),无论是出谋划策的"功人"还是卖命打仗的"功狗",最终都难逃被清算的命运。

尾联用两位历史人物的结局作结:檀道济从容赴死不必哀伤,因为就连功高盖世的韩信(淮阴侯)当年也戴过王侯的冠冕。这两句点明主旨:在权力游戏中,今日的胜利者可能就是明日的阶下囚。

全诗用通俗的历史典故,揭示了封建时代"狡兔死走狗烹"的权力规则。语言凝练但内涵深刻,每个典故都像一面镜子,照见权力场的血腥本质。诗人通过这种古今对照,让读者感受到历史循环中不变的悲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