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与抑之昆季语湛崔皆在焉觉而有感因记以诗三首 其三 (赴谪诗。正德丁卯年赴谪贵阳龙场驿作)

衡庐曾有约,相携尚无时。
去事多翻覆,来踪岂前知?
斜月满虚牖,树影何参差。
林风正萧瑟,惊鹊无宁枝。
邈彼二三子,惄焉劳我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王阳明被贬官去贵州龙场驿的路上写的,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朋友的思念。

前四句说:我们曾经约定要一起归隐山林(衡庐指隐居的地方),但一直没能实现。人生变故太多(指自己被贬官),未来的事情谁又能预料呢?——这里透露出对命运无常的无奈。

中间四句是环境描写:月光斜照进空荡的窗户,树影杂乱地晃动。林中寒风呼啸,受惊的鸟鹊找不到安稳的树枝栖息。——这些景象其实是在比喻自己的处境:像惊鹊一样被命运驱赶,找不到安身之所。

最后两句直接抒情:远方的那几位好友啊(二三子),我对你们的思念让我内心煎熬(惄焉是忧愁的样子)。——在人生低谷时,最想念的就是知心朋友。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简单的自然景象(月光、树影、寒风、惊鹊)生动表达了复杂的内心感受
2. 把人生变故比作捉摸不定的林间夜景,很有画面感
3. 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对友情的珍视,显得真挚动人

最打动人心的就是最后两句,让我们看到一代心学大师在失意时也会像普通人一样思念朋友,这种真实感让古诗有了穿越时空的感染力。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