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题黄楚桥先生古春园图
老屋书藏,名花手植,当时雨榭灯窗。一番凋谢,桃李不成行。
记得琼箫象板,何曾让、水绘风光。重回省、歌残舞歇,往事付黄梁。
凄凉应满目,谢家春梦,犹绕池塘。幸千秋不朽,只有文章。
此夕飘零四海,随身是、累世青箱。图画里、欢场依旧,把卷为彷徨。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充满回忆与感伤的文人世界,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1. 繁华往昔的追忆
上阕开头用"老屋藏书""名花手植"勾勒出一个书香门第的生活场景,雨中的亭榭、点灯的窗台,展现当年诗酒风雅的盛况。"琼箫象板"(精美的乐器)和"水绘风光"(指当时著名的园林景致)的对比,暗示主人家当年的文化沙龙不输名园雅集。
2. 盛衰无常的感慨
"桃李不成行""歌残舞歇"等意象,生动表现了家族衰落后门庭冷清的景象。特别用"黄粱"典故(出自《枕中记》,喻富贵如梦),强调荣华易逝的虚幻感。这里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书房、花园的今昔对比,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世事无常。
3. 文人精神的坚守
下阕笔锋一转,提出"千秋不朽唯文章"的文人价值观。"累世青箱"(代指传家诗书)和"把卷彷徨"的细节,展现了一位乱世文人以学问为精神支柱的姿态。最后在画卷中寻找旧日欢愉的描写,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暗含著书立说以求不朽的文人风骨。
全词最动人的是那种"带着藏书漂泊"的文人形象——家园可以荒芜,但只要诗书在手,就能在精神上守住文化传承。这种将个人命运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情怀,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核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