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同时透露出内心建功立业的渴望。全诗用对比手法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前四句写诗人看透世俗纷扰后,向往庐山云雾般的清净生活。虽然眼前山河壮丽、城镇繁华,但这些都不是自己真正的归宿,反而更怀念简陋的旧居。这里"云烟杳雾"象征超脱的境界,"旧庐"代表精神家园。
后四句笔锋一转,展现诗人的另一面:他既能挥笔写下军事文书,又因忧国忧民想写警世之作。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不应像书虫死啃典籍,而应抓住机遇建立功业。这里的"盾草檄"指军事文书,"蠹鱼"比喻死读书的人。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扫除眼界"形容看破红尘,用"云烟杳雾"比喻理想境界,意象清新
2. "江山信美非吾土"道出漂泊者的心声,容易引起共鸣
3. 结尾突然转折,从隐逸思想转为积极入世,形成戏剧性反差
4. "蠹鱼"的比喻既生动又带自嘲,暗示读书人容易陷入的误区
诗人通过这种矛盾心理的刻画,真实展现了古代文人既想超脱世俗,又难舍家国情怀的复杂心态。
赵汝腾
赵汝腾(?-1261年),字茂实,号庸斋。居福州(今属福建)。生年不详,卒于宋理宗景定二年。宝庆二年,(公元一二二六年)第进士。历迁籍田令。如试职馆,授秘书省正字。累官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入奏前后奸谀兴利之臣,很是切直。后官终翰林学士承旨。汝腾着有庸斋集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宋太宗八世孙,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历官差主管礼、兵部架阁,迁籍田令。累官权工部尚书兼权中书舍人。不久被罢免。又用为礼部尚书兼给事中。拜翰林学士。晚年号紫霞翁,景定二年(1261年)卒。谥忠靖。着有《庸斋集》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