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追求道德修养和内心宁静的生活状态,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画面感。
首联"问舍玉真下,读书经德中"直接点明主题:住在清幽的玉真观旁,在研读经典中修养品德。这里的"玉真"可以理解为道观或清幽居所,暗示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
中间两联通过具体场景展现这种生活的美好。"心期知共远"说与志同道合者心灵相通;"臭味许谁同"用现代话说就是"能跟谁三观相合"。后两句更妙,用"吹笛夜凉月"和"舞雩春暮风"两个生动画面,展现读书人月下吹笛、春风中漫游的闲适生活,充满诗意。
尾联"直须涵泳熟,毋负象山翁"是劝诫:要深入体会经典真谛,不要辜负象山先生(陆九渊)的教诲。这里的"涵泳"指沉浸式学习,就像游泳时全身心投入水中一样学习经典。
全诗用简单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将读书、修身与自然生活完美结合的理想状态。诗人告诉我们:真正的学问不在死记硬背,而在将经典融入生活,在清风明月中体会人生真谛。这种将学习与生活艺术化的态度,至今仍能给我们启发。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