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闭关散发高卧吟诵之暇时或焚香鼓琴殊有羲皇之适信笔六首 其四

尼父六经日诵,邺侯四部时开。
领取千秋万世,从他九棘三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状态,同时透露出对永恒价值的追求。

前两句"尼父六经日诵,邺侯四部时开"用两个典故展现读书人的精神世界: - "尼父"指孔子,他每天诵读六经(儒家经典),代表对传统学问的坚守; - "邺侯"指唐代宰相李泌,他藏书极丰(四部指经史子集),象征广博的知识追求。 诗人通过这两个例子,说明自己虽然隐居,但依然沉浸在书香之中,保持着精神上的充实。

后两句"领取千秋万世,从他九棘三槐"则转向更高远的境界: - "领取千秋万世"是说真正值得追求的是那些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比如真理、美德); - "九棘三槐"代指高官显贵(古代朝廷种棘树、槐树标志官员等级),但诗人说"从他"——任凭别人去争名逐利吧,自己毫不在意。

全诗的精髓在于: 1. 隐居的惬意:焚香、弹琴、读书,活得像上古隐士(羲皇指伏羲氏,象征淳朴生活); 2. 精神的自由:不慕权贵,只专注于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事物; 3. 对比的智慧:用"别人追求权势"和"自己追求永恒"形成反差,突出淡泊名利的超脱。

就像现代人常说"不要内卷,要活出自我",诗人用古典语言表达了类似的态度: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地位,而在于内心的丰盈与自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