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与谦逊。
首联"端居空谷感离群,万里论交见国君":我独自住在幽静的山谷里,感到与朋友分离的寂寞。虽然相隔万里,但我们曾像君臣般真诚相交。这里用"空谷"营造孤独感,"万里"强调距离之远。
颔联"等是策书分五社,谁能笔阵扫千军":我们都曾参与政事(策书指政令文书),但谁能像横扫千军的将军那样在文坛所向披靡呢?这里用军事比喻文学创作,展现对文学才华的追求。
颈联"怀人大小淮山桂,飞梦东南吴会云":我怀念你时,眼前浮现淮山桂树(可能指友人所在地的景物);梦中我的思绪飞向东南吴地(友人所在)。通过具体景物表达思念之情。
尾联"莫以雄才求自试,词坛赤帜有閒勋":劝友人不要急于用才华求取功名,在文坛树立旗帜(取得成就)也需要从容不迫。既肯定友人才能,又给出温和建议。
全诗特色: 1. 情感真挚: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才华的自信都表达得很自然 2. 比喻生动:用"扫千军""赤帜"等军事词汇形容文学创作,形象有力 3. 虚实结合:既有眼前空谷实景,又有梦中飞云虚景,拓展了诗意空间 4. 结尾巧妙:在赞美中暗含规劝,展现了成熟的人生智慧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