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外地做官时,对江南故乡的深深思念之作。全诗用简单的生活画面,道出了游子无法归乡的无奈。
前两句写梦境与现实的反差:梦里总想着回江南,却始终回不去;眼前只看到清波中肥美的鱼儿上钩。这里的"鷠子"(一种鱼)上钩,本是令人高兴的事,却反衬出作者无法回乡的落寞。
后两句点明原因:五年来吃着官粮("官仓米"指做官),身不由己,反倒羡慕那些在江边钓鱼的渔夫。一个"输"字很妙,表面是说把鱼让给渔人,实际是说把自由自在的生活让给了渔人。
全诗妙在:
1. 用钓鱼这样的小事,对比出官场生活的束缚
2. "肥鱼"本是好东西,在这里却成了扎心的乡愁触发器
3. 最后一句的渔夫,其实就是作者向往的自由化身
就像今天在外打工的人,看到朋友圈里老家朋友晒的农家乐照片,那种"我在这加班,你在那享受"的复杂心情。千年过去了,人们思乡和向往自由的心情依然相通。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