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蓻圃长物为姜仲子学在作 其十 开元石幢

智慧高幢劫屡经,石台犹剩藓痕青。
时人若欲知年代,上有欧阳小字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历经沧桑的古老石幢(刻有佛教经文的石柱),通过简洁的笔触传递出历史的厚重感。

前两句写石幢的现状:这座象征智慧的经幢经历了无数劫难(佛教用语,指极长的时间),如今石台上只残留着青苔的痕迹。"劫屡经"和"犹剩"形成对比,突出时间的力量——再坚固的事物也敌不过岁月侵蚀。

后两句透露一个有趣细节:石幢上刻着宋代文豪欧阳修的小字题记,成为判断年代的依据。这里用"时人若欲知年代"的假设口吻,让读者仿佛看到现代人弯腰辨认铭文的场景,拉近了古今距离。

全诗妙在将"大历史"浓缩于"小物件"中:斑驳的青苔是时间的脚印,欧阳修的题铭是文明的接力棒。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石幢的凝视,自然流露出对文化传承的珍视。就像我们今天在博物馆看到一件文物时,会忍不住想象它背后的故事一样,这首诗让冰冷的石头有了温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