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泉吟

霭霭苏门山,源泉在其下。
百泓翻沙涌,一息未曾舍。
吐珠疑蛟龙,毋乃好事者。
孰知造化力,一气为陶冶。
汇潴涵清深,奔流纵哀泻。
日月倒云天,鸢鱼杂萍槚。
时有绿发翁,采莲自成把。
盘足青石桥,同心共杯斝。
长啸入青冥,清风满林墅。
昔闻孙处士,音高和弥寡。
亦有邵尧夫,寒暑无冬夏。
千古羲皇心,浮云薄车马。
卫武复寥寥,凭谁陈大雅。
月明见太行,澄澄落檐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门山下百泉涌动的自然美景,同时融入历史人物典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赞美。

开篇用"霭霭"形容云雾缭绕的山景,百泉从沙中涌出的画面生动传神。"吐珠疑蛟龙"的比喻让泉水仿佛有了灵性,暗示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中间部分展现了一幅闲适的田园图景:清澈的泉水汇成深潭,倒映着日月云天,绿发老翁采莲、石桥上饮酒的细节充满生活情趣。

后段引入孙登(魏晋隐士)和邵雍(北宋理学家)两位历史人物,通过他们"音高和寡"的品格和"寒暑无冬夏"的淡泊,表达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结尾"月明见太行"的澄澈景象,与开头的云雾形成呼应,暗示诗人追求清明高远的精神境界。

全诗巧妙融合写景、叙事、抒情,用泉水象征生生不息的自然力量,用历史典故寄托人生理想,语言清新自然又富有哲理,展现了中国传统山水诗"寄情于景"的独特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