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咏鹿脯

加豆得乾腊,酾酒莫踟蹰。
奈何置身岩谷其命在庖厨。
不是笼驴炙豕,岂是牛犓鹅胛,此物本清虚。
但束白茅去,安问绿蕉无。
人一食,寿百岁,试何如。
陈蕃设脠,相食慢作鲁公书。
皮不必为藻币,肠不足为酒器。
祗噬此些须,客座手能擗,何用倩麻姑。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鹿肉干为切入点,用幽默自嘲的笔调探讨了生命意义和处世哲学。

上阕开头像菜谱说明书:加点豆子做成肉干,倒酒别犹豫。接着用鹿的视角自嘲:明明该在山林生活,命运却成了厨房里的菜。但作者马上转折说,这鹿肉可比驴肉猪肉高档,更不是喂牛的草料,本质是清雅之物。最后两句用《诗经》典故,说只要用白茅草包着祭祀就行,别管有没有芭蕉叶。

下阕转入人生思考:人吃顿饭能活百岁,这买卖划算吗?用陈蕃宴客的典故,说与其学鲁公写正经文章,不如痛快吃肉。接着连用两个"不必",说鹿皮不用当钱币,鹿肠不用做酒杯,吃点肉就行。结尾最有趣:客人自己动手撕肉吃,哪需要仙女麻姑帮忙——用神话反衬人间烟火气的可贵。

全词妙在把普通吃食写出哲理味,通过"鹿的悲剧命运"反观人生,最后落在"亲手吃肉"的朴实快乐上。就像现代人吃烧烤时感慨生活,既有对命运的调侃,又有活在当下的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