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兴济道中

火云如伞横河曲,河水熇熇不能绿。
舵楼罢饭凌空阔,树荫斜矶见鸥浴。
拍鸥矶上何閒閒,蝉声自在高树间。
树边烟气动茆屋,屋外疏花摇水田。
隔烟乱棘如初筱,翠尽湖光出明皎。
行帆转屋向湖去,绕屋飞来有孤鸟。
鸟飞过水投树中,树叶槭槭天初风。
风吹到船荡衣袂,衣纹水影相瀜瀜。
微吟振水水声远,吟罢听蝉声渐断。
残云照水转生碧,斜日当船忽含晚。
日落未落月上樯,停船树底风益凉。
鸥都散尽蝉都寂,但见流萤数点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河上行舟的宁静画卷,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交融。

开篇用"火云如伞"形容烈日当空,河水被晒得发烫失去碧绿,立刻将读者带入闷热的夏日氛围。但随后画面转向悠闲的细节:船工在舵楼吃饭,树荫下鸥鸟戏水,蝉鸣自在——这些动态与静态交织,构成夏日特有的慵懒节奏。

诗人用镜头般的语言推进场景:从近处的鸥鸟、蝉鸣、茅屋、水田,到远处的湖光、行帆、孤鸟,层次分明。特别是"树叶槭槭天初风"这句,让读者仿佛能听见树叶沙沙作响,感受到微风拂面。

最妙的是时光流转的描写:从烈日当空到夕阳西下,再到月上树梢,用"残云转碧""斜日含晚"等意象不着痕迹地交代时间推移。结尾"流萤数点光"的静谧画面,与开头的酷热形成对比,给人"心静自然凉"的感悟。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白描手法捕捉日常细节:吃饭的船工、戏水的鸥鸟、飞过的孤鸟、沙沙的树叶、荡漾的衣袂...这些平凡瞬间在诗人笔下充满诗意,让人感受到生活中被忽略的美好。诗人像一位拿着摄像机的导演,用移动的视角带我们领略河上夏日的完整时光。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