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玉女峰

假榻玉女峰,主人有深意。
玄谈出无语,妙语入不计。
澄明纵横发,沕潏左右至。
不言求生难,但曰待死易。
色境透关过,总是平稳地。
优游卅五年,何曾有颠踬。
随时翊火食,无即行坐憩。
既识上山真,宁迷下山伪。
颜虽不桃花,亦不霜草悴。
要之非矫亢,只是不出位。
我生日奇蹇,未觉久自弃。
一雨悟无学,恇然莽无寄。
松林延幽风,倏忽天乐沸。
如此有余中,肯作希夷睡。

现代解析

这首诗《宿玉女峰》讲的是作者在玉女峰借宿时的感悟,用自然风景比喻人生哲理,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我们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借宿与主人深意
开头说在玉女峰借住,主人待客有深意——不是靠言语交流,而是通过无声的玄妙境界传递智慧。就像山中云雾自然流动,道理无需刻意表达。

2. 生死与顺其自然
诗中提到"不求生难,但说死易",并非消极,而是说看淡生死才能活得坦然。用"色境透关"比喻超脱世俗牵绊,就像穿过险阻后脚下总是平稳路,暗指心境豁达后处处是安宁。

3. 三十五年的人生总结
作者回顾自己三十五年人生,说自己像随时生火做饭一样顺应生活,该停就停、该走就走。明白"上山"(追求)的真谛,就不会被"下山"(低谷)的假象迷惑,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4. 外貌与本心的对比
用"不桃花也不霜草悴"形容自己外表平凡但内心坚韧,不刻意张扬也不卑微,就像松树在风中自然挺立——本质是坚守本分("不出位")。

5. 雨中顿悟
最后写一场雨让作者突然醒悟:人生无需执着外物。松林风声化作天籁之音,暗喻自然中藏着宇宙真理。即便拥有如此境界,诗人也不学道家陈抟老祖一味沉睡避世,而是选择清醒面对。

核心魅力
全诗把登山体验比作人生修行,用云雾、风雨、松林等常见景物,讲透"顺其自然而不失本心"的道理。比如"澄明纵横发"形容云雾自由飘散,实际是说思想应通透无碍;"幽风天乐沸"把风声比作交响乐,体现从平凡中发现美的能力。这种将哲理融入日常的写法,让深刻思想变得可触可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