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陈集斯乌石山庄
炎天尘满街,褦襶何太苦。
野人寡酬酢,一饭必择主。
陈生静者流,邀我游椒坞。
小楼城北面,豁达寄檐宇。
渐入转幽深,忽高迷步武。
清泉閟岩窦,涓滴时复吐。
碧眼贮渟泓,泻为荷芰渚。
隔篱微辨径,叠石不带土。
瘦竹走长鞭,淡花垂细乳。
木桃正垂实(木桃似木瓜而有纹上结一脐如小桃),错落指可数。
中无一蝉嘶,上有独鹤舞。
孤亭出林表,七塔皆下俯。
客来导攀跻,赤日方卓午。
清凉彻山骨,快若新过雨。
善病君得閒,息交吾独取。
何当把镵柄,共治黄精圃。
野人寡酬酢,一饭必择主。
陈生静者流,邀我游椒坞。
小楼城北面,豁达寄檐宇。
渐入转幽深,忽高迷步武。
清泉閟岩窦,涓滴时复吐。
碧眼贮渟泓,泻为荷芰渚。
隔篱微辨径,叠石不带土。
瘦竹走长鞭,淡花垂细乳。
木桃正垂实(木桃似木瓜而有纹上结一脐如小桃),错落指可数。
中无一蝉嘶,上有独鹤舞。
孤亭出林表,七塔皆下俯。
客来导攀跻,赤日方卓午。
清凉彻山骨,快若新过雨。
善病君得閒,息交吾独取。
何当把镵柄,共治黄精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受邀前往朋友陈生的山庄避暑的惬意体验,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现了远离尘嚣的宁静之美。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开头交代背景:炎热的夏天城里尘土飞扬,诗人不爱社交,但愿意接受陈生邀请去山庄做客。这里用"一饭必择主"说明诗人交友讲究,而陈生是值得交往的"静者"。
2. 中间大段细腻描写山庄景致:
- 建筑环境:小楼朝向城北,屋檐开阔
- 自然景观:幽深曲折的小路、岩缝滴落的清泉、碧绿的荷塘
- 植物描写:石缝中的瘦竹、垂着花蕊的淡花、结满果实的木桃树
- 动物描写:没有蝉鸣的嘈杂,只有孤鹤独舞的优雅
- 登高远眺:从孤亭可以俯瞰七座佛塔
3. 结尾抒发感受:正午时分却感到山间的清凉,诗人欣赏主人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甚至想一起隐居种药。最后"黄精圃"的意象暗示了对养生之道的向往。
艺术特色:
- 运用对比:城市"尘满街"与山庄清凉形成强烈反差
- 动静结合:鹤舞与无蝉鸣的对比突出环境幽静
- 感官描写:视觉(碧眼、淡花)、听觉(无蝉嘶)、触觉(清凉)多角度呈现
- 空间层次:由外入内、由低到高的游赏路线清晰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平实的语言描绘出一个避暑胜地的清凉世界,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逃离酷暑、亲近自然的愉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简朴隐居生活的向往。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