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之乐 其三
梯崖架险兮,佛庙仙宫。
耀空山兮,郁穹窿。
彼之人兮,固亦目明而耳聪。
宠辱不干其虑兮,仁义不被其躬。
荫长松之蓊蔚兮,藉纤草之丰茸。
苟其中以自足兮,忘其服焉而颠童。
自古智能魁杰之士兮,固亦绝世而逃踪。
惜天材之甚良兮,而自弃于无庸。
嗟彼之人兮,胡为老乎山中。
山中之乐不可久,迟子之返兮谁同。
耀空山兮,郁穹窿。
彼之人兮,固亦目明而耳聪。
宠辱不干其虑兮,仁义不被其躬。
荫长松之蓊蔚兮,藉纤草之丰茸。
苟其中以自足兮,忘其服焉而颠童。
自古智能魁杰之士兮,固亦绝世而逃踪。
惜天材之甚良兮,而自弃于无庸。
嗟彼之人兮,胡为老乎山中。
山中之乐不可久,迟子之返兮谁同。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的世外桃源,同时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赞美和惋惜。
诗词开头用"梯崖架险"描绘了山中寺庙宫殿的险峻壮观,说这些建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被郁郁葱葱的山林环绕。住在山里的人虽然耳聪目明,却不受世俗的荣辱观念困扰,也不刻意追求仁义道德。他们在大松树的荫蔽下休息,以柔软的草地为席,内心感到满足,甚至忘记了自己穿的衣服已经破旧。
诗人感叹自古以来那些聪明绝顶的人才,往往选择远离尘世隐居。他惋惜这些优秀的人才把自己埋没在山中,质问他们为什么要终老山林。最后笔锋一转,说山中的快乐不能长久,期待志同道合的人能回来与自己作伴。
全诗通过对比山林的逍遥自在和人才的埋没,表达了复杂的情感:既向往隐士的超脱生活,又惋惜人才的自我放弃。最后暗示完全的隐居并非最佳选择,还是需要志同道合的伙伴。这种矛盾心理让诗歌显得真实而动人。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