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寺的生动画面,充满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感。
前四句像用镜头拍下天童寺的壮丽景色:高耸的佛塔仿佛刺破云层,周围青翠的山峰玲珑秀美。春色滋养着千家万户,鸟鸣声在山间此起彼伏,仿佛在互相应答。这里用"金千寻"形容佛塔之高,用"滴翠"表现山峰青翠欲滴的质感,画面感很强。
五六句转为动态描写:山风吹动行人头巾,露水浸润着钟乳石洞。一个"去复去"写出山风顽皮的特点,"深尤深"则让人感受到洞穴的神秘幽深,用简单的叠词就营造出悠远的意境。
最后两句巧妙点题:诗人称赞友人鲍以道才华出众("奇声俊逸"),但说他虽身在佛寺("蓬社"指僧侣聚会处),内心却像陶渊明一样超脱,并不执着于佛教信仰。这里通过对比,既赞美了朋友的文采,又暗含对其洒脱人生态度的欣赏。
全诗就像用文字作画,既有"佛塔""乳窦"的实景,又有"野帻""啼禽"的动感,最后落在对友人精神境界的赞叹上,展现出宋代文人将山水、禅意与友情融为一体的独特审美。
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