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咏帘影
绣桁沈沈,蕙薰扶起新寒浅。
玉钩消息不分明,人比天涯远。
飘荡东风未惯。
尽关情、莺窥燕盼。
乍移灯火,又转阑干,湘魂愁颤。
深坐前宵,画堂斜掩金波满。
朦胧花雾散如潮,蜻翼捎香断。
别绪春云暗卷。
记殷勤、惊鸿半面。
夜明空许,觅遍芳尘,黄昏亭院。
玉钩消息不分明,人比天涯远。
飘荡东风未惯。
尽关情、莺窥燕盼。
乍移灯火,又转阑干,湘魂愁颤。
深坐前宵,画堂斜掩金波满。
朦胧花雾散如潮,蜻翼捎香断。
别绪春云暗卷。
记殷勤、惊鸿半面。
夜明空许,觅遍芳尘,黄昏亭院。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在闺房中的孤独与思念,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她内心的愁绪。
上片写白天的场景:绣花的房梁静静垂着,兰草的香气中透出微微寒意。女子望着玉钩(可能是窗帘钩),心里想着远方的人,却得不到确切的消息,感觉彼此像天涯般遥远。春风轻拂,她却无心欣赏,只觉得莺燕的窥探让她心烦。灯火移动、栏杆转角,这些细微变化都让她心神不宁,连影子("湘魂"指身影)都在发愁颤抖。
下片转到夜晚:前夜她独坐画堂,月光("金波"指月光)斜照进半开的门。朦胧的雾气像潮水般散去,蜻蜓掠过带走了花香。她的离愁像春云一样翻涌,忽然想起曾经与心上人惊鸿一瞥的相遇。如今长夜漫漫,她寻遍庭院每个角落,却只能在黄昏里独自徘徊。
全词妙在"以景写情":用玉钩、灯火、月光这些日常物件,蜻蜓、花香、雾气这些自然景物,层层叠叠地烘托出女子坐立不安的思念。最动人的是"惊鸿半面"这个细节——她反复回味的,不过是匆匆一瞥的短暂相遇,这种克制的描写反而让思念显得更深沉。结尾"黄昏亭院"的意象,把无边愁绪融化在暮色里,给人余韵悠长之感。